2022展覽單元-碑林名碑拓本大觀

經史寶庫.書法殿堂——碑林名碑拓本大觀

「碑林」一詞,在《辭源》中專指西安碑林。碑刻收藏從漢至今,跨一千八百餘年,時代序列完整,名碑薈萃,書家雲集,由此可以看到秦代以來漢字和書法的發展脈絡。這裡收藏有小篆鼻祖《嶧山刻石》,隸書典範《曹全碑》,唐楷代表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巨匠的書跡,「篆、隸、楷、行、草」五體俱備,較為完整地呈現了傳統書法的概貌,是古代書法傳承的「活化石」,是一部立體的書法史,有「書法淵藪」之讚譽。

圓轉婉通之美 — [ 小篆 ]

漢字在秦代形成了統一的書寫形態——小篆。秦相李斯在小篆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嶧山刻石》相傳就是由他篆書而成的。《嶧山刻石》線條均勻、筆力圓勁,首尾藏鋒、形體修長,這些書寫特徵無不體現著「篆尚婉而通」的小篆規範。

唐代書法家李陽冰集大唐雍容華貴之氣融入小篆之中,形成了豐腴的唐篆,開一代篆書之風,碑林所藏《三墳記碑》流傳於世,使之成為繼李斯之後最知名的篆書大家。

單元主展品

exh_1_1嶧山刻石

嶧山刻石

年 代: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初刻 北宋淳化四年(993)重刻 撰書者: 秦始皇、秦二世詔文,李斯書,鄭文寶刻 簡 介: 此碑

碑文詳細介紹...
螭首龜趺,碑身中斷,左上部殘損。碑文刻於兩面,無碑題,首行「先侍郎之子曰」為撰文者李季卿自謂,碑文記述其三位兄長的仕宦經歷、所遺文集,以及他改遷三墳之事。此碑書法乃篆書名家李陽冰之作,以細勁取勝,結體修長均衡,用筆蒼勁曠達、骨力堅韌,充分展現了李陽冰篆書「縱有千鈞之力,飛動若神」之特色。

三墳記碑

年 代: 唐大曆二年(767) 撰書者: 李季卿撰,李陽冰書 簡 介: 碑文記敘了李季卿三位兄長的生平事蹟以及將三人墳塋由霸陵遷往鳳

碑文詳細介紹...

古雅雍容之美 — [ 隸書 ]

西漢中期以後,隸書在結構與筆法上脫去篆書的特點,自成一體,並作為官方書體沿襲下來。漢代隸書碑刻用筆以「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為主要特徵,分佈廣泛、風格多樣,蔚為大觀。

唐時,隸書因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推崇再度興盛,其風格在繼承漢隸結構、筆法的基礎上一改古雅幽深的意趣,顯現出剛健雄渾、豐麗圓厚的盛唐藝術風尚,以唐玄宗李隆基、梁升卿、史維則、韓擇木等為代表的隸書名家作品呈現出「唐隸中興」的繁榮景象。

單元主展品

曹全碑

年 代: 東漢中平二年(185) 撰書者: 王畢撰文,王敏、王畢等立石 簡 介: 此碑為紀念合陽縣令曹全而立,碑文記載其家族世系及征

碑文詳細介紹...

大智禪師碑

年 代: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 撰書者: 嚴挺之撰,史惟則書,史子華刻 簡 介: 大智禪師,即碑主義福,盛唐時期佛教八大宗派之一

碑文詳細介紹...

法度典則之美 — [ 唐楷 ]

楷書始於漢末,將隸書字形由扁改方,追求橫平豎直,便於書寫。隋唐時期是楷書的繁榮期,唐代楷書以「尚法」著稱,法度森嚴,結構嚴謹,正如劉熙載所說:「觀唐人書蹤,可見唐人之典則。」後人多以唐楷為典範。

唐代的楷書分為三個時期:初唐楷書繼承了六朝遺風,骨力清健,以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為代表;盛唐楷書變法出新,筆法沉厚雄健,以顏真卿為代表;中晚唐楷書趨於瘦硬,以柳公權為代表。

單元主展品

尚韻節奏之美 — [ 行書 ]

行書出現於東漢末年,盛於晉,是介於楷書和草體之間的書體,最早用於私下往來的簡短書信手劄,書寫快捷,得心應手、行雲流水的特點使之成為後世廣泛使用的書體,其實用性和藝術表現力,被歷代書家普遍欣賞。

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晉代書法家對隋唐時期的書法產生了巨大影響,隋代智永法師繼承了「二王」書法精髓,至唐代,書壇中又掀起了學習王羲之書法的高潮,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碑》就誕生於當時,是後世學習王羲之行書的經典之作。

單元主展品

翰墨舞動之美 — [ 草書 ]

《說文解字》載:「漢興有草書」。初期的草書,被稱為「章草」,打破了隸書方整嚴謹的規矩,縱任奔逸,字字獨立。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脫去隸書的筆劃行跡,筆勢流暢,稱為「今草」。

時至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草書書家,筆勢連綿直下,氣韻貫通,結構簡省,更關注表達個人情感,以抽象的線條舞動出草書的新篇章,史稱「狂草」。

單元主展品